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中山岐江公园
中山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是一片城市公园绿地;建成于2001年10月,原场地是广东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厂址。此次的设计方案成功的将废弃的造船厂改建成为城市主题公园,证明了景观设计师在城市改造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岐江公园占地11公顷,设计独特,别具一格,以工业化为主题,因历史而深沉,因文化而生动,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中山岐江河畔绿草如茵、古榕成排,商夏酒店林立,每当夜晚华灯初放,岐江两岸的旖旎风光一览无遗,使游客流连忘返。岐江公园是老船厂改造而成,不仅焕发出自然生态的园林之美,更展现出现代工业之美。
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园保留了刻写着真诚和壮美、却早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并将其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
在公园初创阶段,面对这样一个经典而又大胆的设计,技术和质量上的要求已远不是最困难的事了,设计者和工程人员追求的是对精神与内涵的更为丰富的表现。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差错愕的美;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
中山岐江公园2002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荣誉设计奖,2003年获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分别获得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和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
造船厂改建成为城市主题公园的四大设计理念:
第一:历史背景独特。
粤中造船厂最初建于1950年代,虽然它规模不大,但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非凡的50年历史,涵盖了1960年代到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可以说它具有浓厚的历史背景和传承意义。
第二:地理环境复杂。
场地内水位变化明显、原有大树的保留问题、残存的造船厂房设备等,这些都给了设计师很大的考验。
挑战1:怎样应对水位变化明显的水体。场地内存在的内湖通过岐江与大海相连,因此它每天的水位变化可以高达1.1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俞孔坚将景观桥设计成网络状,并在桥与桥之间设置阶梯状的种植床供耐盐碱本土植物在其中生长。亲水是人的天性,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人们尽情感受自然的气息。
挑战2:怎样协调防洪堤的宽度与河岸边老榕树的保护问题。按照设计要求,岐江需要保持60-80米的宽度以满足水利要求,这就意味着江边的一些老榕树可能就要被砍掉。但是在此次设计中,为了将古老的榕树保留下来,设计师采用绿岛的方式以河内有河的办法来满足岐江过水断面的要求,既满足了水利要求,也使公园增加了一景———古榕新岛。公园还较好地处理了内湖与外河的关系,将岐江景色引入公园。
挑战3:如何应对场地内残存的码头和设备。原有设备单纯的保留势必会影响场地的景观效果,因此此次设计从三个渠道来解决这一矛盾:一是采用原有船厂的特有元素如铁轨、铁舫、灯塔等进行组织,反映了历史特色;二是利用旧设备创造新功能;是三是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构筑部分小品及雕塑如孤囱长影、裸钢水塔和杆柱阵列等,形成新与旧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造船厂改建成为城市主题公园的设计重点:
第一,场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细节设计
从岸边植被的利用、老榕树的保护、遗留设备的再利用到红色构筑物的创造,都需要对场地元素精心设计以满足项目最初的设计意图。
第二,功能上的实用主义
整个项目的设计透漏着一种功能至上的理念,这一点在道路网的设置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只在重要的节点周边铺设道路。
第三,处理场地与城市的联系
公园通过多条线路与外界联通成为开放式的主题公园,以便城市基础设施可以为公园所利用;同时为了适应当地文化需求而将以前的码头改建为茶馆(当地人有在茶馆喝茶的习惯),也是对城市文化细微的发掘。
第四:对环境负责
整个项目秉着尽可能合理利用场地现状的原则进行改造,原始植被、土壤和自然栖息地都被合理的运用到设计中去,植物选择的也以本土植物为主。原有的设备、码头等也被合理的赋以教育、审美等功能。它们的存在旨在呼吁人们关注那些尚未被开发的文化和历史资源,正如一句谚语所言“杂草也一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