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现存最古老的牌坊——贞白里坊
字号:T|T
2017-01-22 10:07:16文章来源:网络责任编辑:清馨园林点击:
安徽歙县郑村镇是个大镇,离县城只有五公里左右的路程。下辖十一个村,棠樾、槐塘、稠墅皆属于郑村治下。郑村镇政府所在是郑村村,历史悠久,古迹众多。郑村村建村于隋唐时期,现存历史文化遗迹40余处,其中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氏祠堂;有徽州现存最早竖立的牌坊,元代“贞白里坊”。
郑氏宗祠面临郑村的中心广场,是郑氏的祖祠。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间,是为纪念元代着名学者、师山学派的创始人郑玉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规模宏大,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氏宗祠是传统的徽派廊院祠堂,暂未对外开放。中轴线最前方是一座石制门坊,四柱三门五重檐。坊宽约9.86米,高12.5米,是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祠堂大修时加造。梁、柱和枋额遍饰锦纹雕刻,典雅工丽。
明楼。正脊龙吻,四角飞翘。定盘枋上施四攒方斗,斗上出栱三跳,令栱上施撩檐枋。
郑村门坊的梁柱雀替周身浅浮雕锦纹图案,实为一绝。大字板亦无字,由波浪形的浅刻线纹填充。据记载,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贞”四个大字,背面是“名宗孝祀”,刻字苍劲。这些大字均在文革中被凿除。次间,雀替、下枋、上枋、定盘枋、立柱,均浅刻云纹锦绣,苏式图案,令人赞叹。
透过门坊,可见祠堂前厅,面阔五间,明间较宽,石柱木梁,上施斗栱。中间三间屋檐高起,是三重檐的结构。
贞白里门坊,是为纪念郑氏家族名人郑千龄的功名坊,并兼有门坊、里坊之功能,立在小巷路口。二柱一间三楼,高8米,宽5.7米。该坊始建于元末,是徽州地区最早的牌坊,全国的元代牌坊也不超过十座。正中匾额上刻有明弘治、嘉靖重修的题字,元末义士余阙题写的“贞白里”三个篆字依旧清晰看见。石质牌坊简约明快,双柱单间,额枋上的雕刻已经凿烂。
上下枋和大字板都是重修的产物。下枋浮雕狮子滚绣球图案,尾款隐约可见:乾隆二十年(1755)桂月重修字样。大字板为明弘治十二年(1499)徽州府知府张禛和歙县知县朱谏重立;嘉靖六年(1527)重修。
二楼匾额有《贞白里门铭》,旨在旌表郑千龄一家三代乡贤。郑千龄只担任过县尹小官,但他廉洁奉公,勤勉工作。去世后村人自发为他建起了牌坊。因此,贞白里门坊上没有圣旨牌,只有《贞白里门铭》取而代之,这在元代大抵还是允许的。
据民国《歙县志》载:郑千龄,字耆卿,曾任延陵巡检、祁门县尉、淳安和休宁县尹。其“操守介,所至有惠政。”死后私谥"贞白先生",最高职务不过是七品县官,但死后由民间自发立坊旌表,并以“贞白”相誉,同时改“善福里”为“贞白里”,可见其声望之卓着。其子郑玉精通儒学经典,一生绝意仕途,埋头乡间专事讲学,因门生鲍元康特意为其建“师山书院”作为讲学之地,故郑玉亦被称为“师山先生”。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攻破徽州,郑玉遭人陷害入狱,幸得门生鲍深搭救脱险。次年再次入狱,郑玉不忍鲍深以子替换脱身计谋,自缢而死。
显然,郑千龄、郑玉父子忠于元朝,用生命向一个逝去的异族王朝致意,他们的儒家信仰根深蒂固,令人千古浩叹。
鳌鱼尾雀替。石柱内侧面有门框卯口,从前装有木栅门。
以上是北京园林绿化公司为大家介绍的,有关安徽现存最古老的牌坊——贞白里坊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所有了解,如果还有什么想要咨询的,可以在线咨询我们,或是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010-62858902进行咨询,北京园林绿化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北辛庄路双新办公区3号楼。
声明:感谢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创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北京五环清馨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我们会在后续文章声明中标明。如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