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三大殿院内为什么没有树木?
紫禁城的种种建筑之谜很多。比如太和殿的面宽为什么独一无二是11开间?紫禁城中主体建筑的开间基本都是9间或5间,如天下闻名的天安门城楼其城台设5个门洞,面阔9间,进深5间。这是因为皇家推崇九五之尊。太和殿原本是宽9间、纵深5间的,后来改造为11开间和它的防火有关。太和殿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共用木材4700立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使用木材2立方米。历史上曾5次被毁于大火。为了防火,清朝年间,把太和殿左右挑檐下的廊子封闭起来,又加了一道防火墙,多出的两间房就使太和殿成了11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太和殿修建成11间,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当时找不到上好的足够长度的金丝楠木,如果建成9间的话木材的跨度不够,只好改成了11间了。
紫禁城三大殿院内没有树木,也是谜团之一。有人说没有树,是怕着火的时候,树增火势;也有人说是怕有人隐蔽于树丛中威胁皇帝的安全。有人认为这主要是为了烘托意境。从天安门起,所经过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没有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这样,当人们去朝见天子时,经过漫长的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加强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精神压力达到顶点,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所要求的。
紫禁城建成后,殿、宫、堂、楼、斋、轩、阁,加起来总共是8707间半。这也是一个谜团。
相传当初修建紫禁城时,永乐皇帝打算把宫殿的总间数定为1万间。就在他传下圣旨后,梦见玉皇大帝很生气,原因是这和天宫里的1万间的数相同。一个叫刘伯温的官员建议改为9999间半。这样既不失玉皇大帝的面子,又不失皇家的气派。但后来刘伯温看到大兴土木,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于是他把设计好的图纸减少了很多间。他觉得反正紫禁城很大,数也数不过来的。这些都只是传说而已,不过紫禁城中确实有个半间。在清代存放四库全书的文渊阁的西边,有一独特之处,它和一般的楼阁不同,两柱之间不是一丈多的间隔,而仅有五尺左右的距离,紫禁城的半间说的就是那儿。
紫禁城建筑如此浩大的工程,是由谁负责设计的呢﹖ 大多数人认为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蒯祥设计的。但近来有人却提出异议,认为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
紫禁城的种种建筑之谜很多。比如太和殿的面宽为什么独一无二是11开间?紫禁城中主体建筑的开间基本都是9间或5间,如天下闻名的天安门城楼其城台设5个门洞,面阔9间,进深5间。这是因为皇家推崇九五之尊。太和殿原本是宽9间、纵深5间的,后来改造为11开间和它的防火有关。太和殿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共用木材4700立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使用木材2立方米。历史上曾5次被毁于大火。为了防火,清朝年间,把太和殿左右挑檐下的廊子封闭起来,又加了一道防火墙,多出的两间房就使太和殿成了11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太和殿修建成11间,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当时找不到上好的足够长度的金丝楠木,如果建成9间的话木材的跨度不够,只好改成了11间了。
紫禁城三大殿院内没有树木,也是谜团之一。有人说没有树,是怕着火的时候,树增火势;也有人说是怕有人隐蔽于树丛中威胁皇帝的安全。有人认为这主要是为了烘托意境。从天安门起,所经过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没有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这样,当人们去朝见天子时,经过漫长的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加强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精神压力达到顶点,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所要求的。
紫禁城建成后,殿、宫、堂、楼、斋、轩、阁,加起来总共是8707间半。这也是一个谜团。
相传当初修建紫禁城时,永乐皇帝打算把宫殿的总间数定为1万间。就在他传下圣旨后,梦见玉皇大帝很生气,原因是这和天宫里的1万间的数相同。一个叫刘伯温的官员建议改为9999间半。这样既不失玉皇大帝的面子,又不失皇家的气派。但后来刘伯温看到大兴土木,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于是他把设计好的图纸减少了很多间。他觉得反正紫禁城很大,数也数不过来的。这些都只是传说而已,不过紫禁城中确实有个半间。现在有人却提出异议,认为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