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小景:中式or日式,你更喜欢哪家?
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町时代,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遵循画中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表现手法,动手成就出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東福寺 龍吟庵)
在这样的庭院中,我们见不到碧水细流,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岛屿,还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
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除了京都龙安寺庭院及银阁寺庭院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著名的代表作,如东福寺的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等、大德寺大仙院庭院等。
而白砂之上一经画线,往往保持多时,因此枯山水之庭园是属于视觉的欣赏,心灵的享受,却不准人徘徊践踏的。在功用性质上,枯山水庭园不同于回游式的池泉庭园,它与人之间有距离存在,故为"拒人"之庭园。
建仁寺是京都最古老的禅寺。该寺是临济宗建仁寺的总寺院。开山鼻祖为荣西禅师,由源赖家创建寺院。寺院创设于镰仓时代的建仁二年(1202年),寺名即当时的年号,山号为东山。寺内殿堂是模仿中国的百丈山而修建。
建仁寺在名为"方丈"(注:方丈,指禅寺中祭拜主佛的建筑)的正殿前,点缀着枯山水庭园。建仁寺的枯山水庭园,宽30米,纵深约为15米,在此空间中,布有十五块自然石,此外,白沙满目。
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是连千利休都为之倾倒的枯山水。此处的枯山水,环绕方丈正殿,建筑物后面的细长庭园中,便是主石的安放之地。主石代表长生不老的仙人所居住的篷莱山,其右侧有个三层瀑布,这便是水流之源,水流缓缓流向京都,船型石块代表载有蓬莱山宝物往来的小舟。
龙安寺的石庭是日本最有名的枯山水园林精品。龙安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 原为德大寺家别墅 ,宝德2年(1450年)改建成禅寺, 应仁之乱中一度被烧毁,于1499年重建, 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一部份而列入了世界遗产。
龙安寺本尊为释迦如来,创立者为细川胜元、开山(初代住持)为义天玄承。1975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日本时,曾表示希望能参观龙安寺内的庭园,参观后英女王对庭园赞不绝口,也让龙安寺庭园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
在方丈庭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此外别无一物,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东西走向 15块大小不一的石头,放置怪异,据说不管从任何角度看,都有一块石头隐身不见。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
金福寺枯山水庭 konpuku-ji。京都北郊的金福寺,属临济宗南禅寺派,庭园东侧有一间很小的草庵,仿千利休茶室而筑,松尾芭蕉旅行到京都时曾在此短暂居留,故而又名芭蕉庵。与谢芜村敬慕芭蕉,在此招引门生吟诗作句,将金福寺当成复兴蕉风的中心。
东福寺方丈庭园由日本造园大师重森三玲于1938年建造(东福寺于明治时代初期遭火灾,烧毁了佛殿、法堂、方丈等建筑,方丈庭园于1939年重建)它是在东福寺自镰仓时代建立以来的庭园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抽象艺术的结构而营造成的一个枯山水式禅院庭园。(東福寺方丈南庭)
与其他禅寺的庭园不同之处在于,东福寺方丈的四周全部都是庭园。据说,它们是按照佛中的八相建造的,因而叫作八相庭。所谓八相,指的是释迦牟尼出现在这个世界以来,对众生显示的八种相,即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和入灭,(東福寺方丈南庭)
枯山水庭园既以北宗山水墨画之山水图为基本精神,故其表现力求雄浑苍劲,如大仙院方丈东庭的枯山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庭所用庭石素材为青石,作者意图表现北宗山水幽玄枯淡之趣味,于此可见。(東福寺 方丈 八相の庭 南庭)
沙中矗立瀛洲、方丈、蓬莱和壶梁诸岛,一座五山立于庭西。以大小形状各异之青石,或直立,或倒置,纵横罗列,构成蓬莱山水之画面,间植树木,更以白砂设泉流,而构架石桥,于是方丈之庭中,俨然一幅高山流水之图呈现眼前,其创作之魄力,有更甚于水墨画者。(東福寺方丈南庭)
南院西边的假山代表五山,表现人间仙境。(東福寺方丈南庭)
方丈庭园(八相之庭)1890年重建 昭和时代的造园家重森三玲用镰仓时期手法设计, 东南西北四个小庭院环绕的庭院为东福寺独有 ,八个主题溯源佛教八相,此为东庭 "北斗七星"(方丈東庭 北斗七星の庭 - 東福寺 / Tofuku-ji Temple)
东面的庭园是北斗七星,爬梳整齐的白沙中放置着几块圆柱形石头,形成北斗七星,高低不一的石块表现了一个小宇宙空间。这些柱石是东福寺内其他建筑物残留下来的,用得非常巧妙。(東福寺:北斗七星の庭)
重森三玲被称为日本庭园的革新者,他的理论成果和设计作品在日本园林界的深远影响。1939年他设计完成了第一项杰作——东福寺方丈庭园,在其之后的生涯中,他完成了240个园林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东福寺龙吟庵、光明院庭园、松尾大社松风苑庭园等园林。
芬陀院是东福寺的分寺之一。是元享年间(1321~24年),从事关白(天皇的辅佐)职务的一条经通氏为了祭祀自己父亲而创建的寺院。后来由于火灾等而衰退,在元禄年间(1688~1704年)由天皇的近身一条兼辉进行了重建。(東福寺芬陀院の雪舟の作った庭)
宝历五年(1755)火灾后移建桃园皇后御所的一幢建筑内。庭园是由室町时代画圣雪舟等杨禅师(1420~1506)于宽正、应仁年间(1460~1468)应关白一条兼良之约而入住此院时筑造的。园废后由重森三玲于昭和12年(1937)修复。(雪舟寺)
该园为禅宗枯山水式,其龟鹤两岛也是日本最早实例,并以鹤岛为中心。两岛浮现于青苔坪之上,与山口市的常荣寺庭园相近,为雪舟匠心所致。
另外,院内还有可以饮茶的「惠观堂」,是在江户时代被叫做「茶关白」的一条惠观氏,因为每当到东福寺进行参拜的时候,都要饮茶而兴建了「图南亭」,惠观堂就是由图南亭改建而来的。(東福寺芬陀院の雪舟の作った庭)
東福寺 龍吟庵。龙吟庵方丈是日本最早的方丈,1964年重森三玲主持修复,园名敬爱庭,一种说法是,主庭以雁起海洋为主题,用黑白两种沙子构成波浪图案,主石象征大雁展翅,栩栩如生。
龙吟庵内最值得一看的地方,是围绕方丈室的东、西、南三面枯山水庭园,三庭都表现了博大精深的禅法境界,亦为造园天才重森三玲之杰作,建成于1964年(昭和39年)。
另一说法,主题表现龙乘青云从海面跃出升天的过程。以中间的巨石喻龙身,黑白细石喻云海,以远处的竹篱喻闪电,混凝土形成的几何曲线在图面上区分出青云与白水,形成了明确的线条对比与色彩。
石块排列成巨龙,从沧海腾空飞入云中,若隐若现,白砂如海,黑砂如云,闪电划过竹篱。 伫立庭前,真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这石头,仿佛是龙头上的犄角露出海面。
灵云院是桃山时代明德元年(1390)由岐阳方秀禅师所创,又称为不二庵,后来藩主细川忠利之子 拜此院第七代住持湘雪守沅为师, 由细川家捐石造园,名九山八海庭。(東福寺 霊雲院 九山八海の庭)
方丈前庭中间白沙象征佛教八海,海中有象征须弥山的遗爱石,生垣之下为起伏的土坡岗峦,遍覆青苔,象征九山。白沙延伸至方丈侧面变窄,辅以黄沙,两种沙之间泾渭分明,象征人世间清浊两道。(東福寺 霊雲院 九山八海の庭)
一轮轮的水波仿佛在动。这可能就是日本庭院枯山水设计的用意:动既是静。(東福寺 霊雲院 九山八海の庭)
大徳寺 龍源院 。系寺院内庭,只有数席大小的空间,中置三石,皆小巧玲珑,布置均衡,在白砂之海上搭配的龟鹤造型的蓬莱式庭院,一只贪婪的乌龟如何想逆流时间的大海抵达蓬莱最终永远拥有青春。周围白砂,则扫出细密之平行直线条。此石庭简单而精致。
最可能表现在白砂之余白意义者为大德寺本坊的方丈庭园,此庭面积约数百坪,分为南庭与东庭两部分。南庭部分呈矩形,全庭约百分之六十皆密敷白砂,仅于东南隅设枯泉石一组,于庭中偏右处布置一扁平青石,故整个庭园予人的印象为洁净晶莹之白。白砂之上,以东南之石组与右侧之青石为中心,用平行之线条划出清晰纹路;近石之处,随石形转折,其余部分则舍变化而求简单,仅自左至右,扫出平行线条。由于砂石之白色与帚痕之直线效果,使此南庭更形空旷苍劲,而睇(原文为目+帝)视愈久,愈觉此庭无物之胜有物。
龙源院作为大德寺的分寺之一,是大德寺南派的主寺院。1502年由东溪宗牧作为开山祖修建,现在的方丈室、玄关和正门均为当年的建筑,而其中的方丈室更是大德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呈现了禅宗的典型格局。方丈室的南、东、北分别有有三处情趣各异的庭院,北侧为龙吟庭。
大徳寺 瑞峯院独坐庭。宽广之庭园,除庭中一角设山石一组外,其余一大片皆为白砂。扫出粗壮有力之波浪式平行线条,由于线条与线条之间隔较宽,故整体上造成波浪壮阔的景观,使人面对这一大片枯海,胸中不能不有所感动。
大徳寺 瑞峯院独坐庭。宽广之庭园,除庭中一角设山石一组外,其余一大片皆为白砂。扫出粗壮有力之波浪式平行线条,由于线条与线条之间隔较宽,故整体上造成波浪壮阔的景观,使人面对这一大片枯海,胸中不能不有所感动。
高台寺属于日本名刹,位于京都东山灵山之麓。位於京都市西方的高台寺,与著名的清水寺相邻不远,是祭祀丰臣秀吉的正室北政所的古寺,造型宏伟壮丽;奉祀丰臣秀吉与北政所的灵屋室内以大量桃山时期的莴绘装饰,使高台寺又被称为莴绘之寺。(高台寺 方丈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