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的风水文化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风水与园林中唯一有生命的造园要素——植物在单体选择及多种类组合搭配的原则与方法上自然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尽管如此,可由于曾被误解为“迷信”,也就导致了能真正对其进行研究的人并不算多。目前可查阅到的相关文献也仅仅只有26篇而已。风水学说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和建造中很多方面都有反映。
首先植物自身的吉凶、品种与颜色选择、栽植位置和数量都与风水理念息息相关。正如王韧[1]和李涛[2]等人利用风水学理论探讨园林植物在布置、选择、颜色和用途四方面的具体应用所的结论。植物是否有毒气、毒液或树的形状甚至是植物本身特性寓意及谐音等都可以作为标准来划定植物的凶吉区别。“阴阳论”、“五行说”也是风水学的重要内容,在植物配置方面其可被有效利用来表达出植物以及植物组合、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协调搭配包含的和谐特性。“阴阳论”主要反映在植物种植方位和借助植物季相变化、点景点睛、拓展空间和丰富构图等手段,“五行说”则是从植物间、植物与人和植物与环境的相生相克以及对什么方位适宜栽植哪些颜色的植物,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五行衍化出的一系列的深层涵义进行分析和研究。如在皇家园林中,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几乎就形成了植物景观的主调,牡丹雍容华贵,是统治者尊贵和富有的象征,色彩上则常以鲜艳的红、黄色居多。姜丽丽等人曾从这两方面分析过苏州园林植物景观,他们认为其中充满和谐之美。
寺观园林是中国园林一种特殊的园林形式,其植物景观的设计规划中更能显现风水文化特点。为满足人们对佛教的信仰,以及了解佛教文化的需要,同时体现园林整体庄严肃穆的效果,寺观园林植物一般选择有典型佛教文化印记的种类如菩提树、七叶树、莲花等。银杏与佛教天缘地合,树体高大雄伟,其叶素雅洁净有不受风尘干扰的宗教寓意,因此常在温带及北方寒冷地区替代佛教“五树”之一的菩提树,体现风水思想中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除这些经典植物,全园也可挑选丁香、梅花、腊梅、紫薇、桂花和吉祥草等灌木和草本品种采用自然式种植。王芳等人就结合山西省吉县锦屏山公园景观规划这一具体案例中佛阁寺及皇天后土庙两个重要景点,探讨过寺观园林中宗教文化与风水文化关系以及风水对寺庙园林选址、布局、植物选择和其应用均存在的指导作用[5],如按植物阴阳属性挑选植物种类来满足风水的植物五行,甚至用吉祥植物挡风聚气,便于维护小环境生态使其在形态上完整,在景观上显得内容丰富等。
运用风水学原理来打造植物气场来满足人们保健治病需求这个想法也从某个层面丰富了园林植物的文化性。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尽相同,因此植物场布置也要有针对性,特定场所对特定人群健康有利发挥不同气场保健功能,如老人活动区多植松柏类芳香油挥发植物,健脑安神,而金银花和小菊花更有利于老年人降血压;而儿童活动区则选择色彩较丰富的属火性植物,避开有毒带刺植物,形成愉快氛围。这就要求设计者在打造植物气场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植物五行属性、阴阳属性及五行间生克规律,避免气场混乱并恰当处理植物生克制化关系。为保证气场顺畅,减少阴湿环境出现,层次性、螺旋式气场是最好的,因此植物种植结构的疏密有致的合理安排可说是至关重要的。谢祝宇等人就曾以风水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植物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及其与人体健康关系这几方面入手分析探讨植物气场存在与保健作用,进而提出园林设计中经济与风水文化的植物气场营造方式和注意事项,了解到植物气场布置因人而异、遵循相生相克原理同时也注意保持气场顺畅。
此外,风水林作为一种最独特的与风水直接相关的植物群落类型,其相关研究则是主要通过韩孟孟和易绮斐等人实地调查现存的东山岛沙质海岸带村落风水林和广州市萝岗区风水林,采集植物标本,记录区域内乔、灌、草及藤本植物种类并进行风水林物种组成的相关鉴定,分析其植物层次构成后发现,风水林中植物种丰富且多为区域代表性种类,更有不少珍稀品种,长期适应当地环境也形成了稳定的层次结构,为当地公益林营造提供了很多可借鉴之处,一些优良的植物种甚至还被引入众多普通园林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