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中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和精湛的造园艺术,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动物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各个时期,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景或者独自成景,形成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说文》从口有声,苑有垣也,一曰禽兽有囿。《疏》囿者,筑墙为界域,而禽兽在其中也”、“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是和动物息息相关的。尤其是“筑墙为界域,而禽兽在其中”的造园形式,在后世很多大型园林特别是皇家园林中都有体现。在中国封建王朝末期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中,依然有划定一定的范围、将动物圈定在其中、用于围猎的木兰围场,就是很好的例证。
后世对传说中的黄帝东园记载:“黄帝之时,凤凰蔽日而至,止于东园,食常竹实,栖常梧桐,终身不去”。麒麟、凤凰虽然是传说中的动物,但由此看出人们在思想上已经认同了动物应该是园林的一部分,象征祥瑞的动物存在于黄帝的园林中是一种必然。
“《秦记》云‘始皇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逢盗之处也’。有考古专家认为秦始皇皇陵中的陪葬青铜游禽是反映秦始皇生前园林中存在的动物。可见在当时动物已经成为了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已经不可缺少。
《汉旧仪》载:“上林苑中,广长三百里”、“苑中养百兽”、“上林苑中,天子遇秋冬射猎,取禽兽无数实其中。”、“武帝时,使上林苑中官奴婢,及天下贫民赀不满五千。徙置苑中养鹿”,并且专门设置了“上林署(官署名。东汉置上林苑,主苑中禽兽)”、“上林苑令(主管上林苑中禽兽,秩六百石,有八丞十二府)” 。
《后汉书》载:“(梁冀)又广开园囿,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 。
《宋史·地理志》对著名宫苑“寿山艮岳”记载:“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拆屋为新,凿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又取大鹿数百千头杀之,以啖卫士云”。可见,当时的寿山艮岳中养殖了大量的山禽水鸟、鹿等动物。
明清时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设已臻成熟,出现了比较完备的造园理论及相关书籍。明代计成在其造园专著《园冶》中写道“养鹿堪游,种鱼可捕”、“好鸟要朋,群麋偕侣”等;康熙年间陈扶摇在其所著的《秘传花镜》中,按照应用将园林动物归纳为禽鸟、兽畜、鳞介、昆虫四大类,并分别介绍了各种类的习性、饲养方法以及欣赏特点等内容。由此看出动物是造园需要考虑的一种重要因素。
《红楼梦》这部作品不仅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其中关于古典园林建造的描述给了后人很多有益的启示。其中的第十七回、十八回中分别写到:“......‘此处竟不必养别样雀鸟,只养些鹅、鸭、鸡之类,才相称。’”、“采办鸟雀,自仙鹤、鹿、兔以及鸡、鹅等,亦已买全,交于园中各处饲养”。一般来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中的描述说明了动物对园林构建的重要作用。
从文献记载来看,古典园林从兴起到成熟,动物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