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要点
什么是水体生态修复?
水体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以生物修复为手段,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重建受损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强化水体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一种综合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并最终实现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目前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采用:水下草皮/森林净化系统构建、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超级生物基网和水生动物控藻技术这四种方式,下面为您具体介绍:
水下草皮/森林净化系统构建
沉水植物,是指由根、根须或叶状体固着在水下基质上,其叶片也在水面下生长的大型植物。由于表皮细胞没有角质或蜡质层,能直接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氧和其他营养物质,因此它们拥有强大的净化能力。沉水植被是健康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恢复不仅表征着退化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且具有稳定恢复的效果。
水生植物的生态修复技术
那些深藏在我们记忆中的风景,沙家浜里的芦苇荡,渡船摇曳的白洋淀,一个个水景的构建,都少不了挺水、浮叶植物的点缀。
水生高等植物对水环境的修复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生长以及协助水体内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而去除受污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污水中的部分有机、无机物质以及含磷含氮污染物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被吸收,部分有毒物质被富集、转化、分解。高等水生植物的存在可以为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活动提供场所,并通过其发达的通气组织将氧气输送到根际,抑制厌氧微生物生长,为好养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良好的根际环境。
超级生物基网
微生物是处理水污染的一个典型,河底是一道道水草型的生态基,上面附着专吃污水的微生物,利用其在水中悬浮形成的生物膜载体,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同时结合沉水植物强有力的净化效果,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生态基投放于水中时,会将原本存在于水体底泥、植物根系或悬浮于水中的微生物富集在生态基表面。生态基的存在,使这些微生物找到更加适宜的居住空间,从而培养起种类更丰富、数量巨大的适应于水体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对水中营养盐、有机物的吸收分解,以降解污染物,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随着水体水质的提升,大量水生动植物开始不断生长和繁衍,使水体的良好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水质的健康状态得以长期维护。
水生动物控藻技术
依据国内多处水库、湖泊蓝藻水华暴发原因的分析结果,蓝藻水华的暴发与水体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低不一定直接相关,而主要是缺少足够数量的上层营养级联,即鲢鳙鱼数量以及滤食性底栖动物数量。
科学地设计适量的鲢鳙鱼是控制藻类水华及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底栖动物可以补缺滤食性鱼类、滤食性微型浮游植物的不足,起到生态互补的作用。
由此,水体生态修复的成功解决,是进行河流游憩、创意设计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