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态智慧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典型案例:福寿沟
位于江西赣州宋朝的排水系统——福寿沟,典型的运用生态智慧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福寿沟是一处地下水利工程。它位于江西赣州,修建于北宋时期,工程由数度
出任都水丞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
它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想想看,900多年前的排水系统居然比现代的城市管网大这么多,还真实在逗我。
大口径的地下管网贯通全城,城市内部通过下水口,排水道,集水槽收集雨水
收集的水,流入下水道。大口径的下水也适合人工清理淤泥。
最神奇的是,江水暴涨泛滥,也不会倒灌入城。因为他还设计了一个配件。
锵锵,福寿沟的小金门。
这种金门有十好几个,那个红色的是现代新修的铁门。宋代的门肯定早就绣的烂掉的。事实上历代对赣州福寿沟都有过修补,但全都是在刘彝的工作上进行维护。这个金门在城内排水的时候,会被推开,让污水倾泻入江。江水上涨时,又会把它推的死死的,再加上坚固的城墙,一点水都漏不进去。
为了保证窗内沟道畅通且有足够的水压力(冲力),刘彝采取变断面,加大坡度的方法来加大水的水流速度,进入水窗的水增加流速2-3倍,水窗的坡度是4.25%,比正常下水道大4.1倍,这样就保证了水窗内的水保持强大的水压,既可以冲刷走水中的泥沙和杂物,又可以冲开外闸门,排入江中。
福寿沟综合集成了城市污水排放、雨水疏导、河湖调剂、池沼串联、空气湿度调节等功能,甚至形成了池塘养鱼、淤泥作为有机肥料用来种菜的生态环保循环链。整个排水网络“纵横纡折,或伏或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