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生成时期,园林营造迎来了飞跃性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不仅建造规模宏大的宫殿、陵墓,还大兴苑囿,在渭水之南兴修上林苑。先秦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此时依然盛极一时,方士大肆宣扬渤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种带有神秘气息的幻想对当时园林的营造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三山一池”的园林布局风格,增强了园林文化的艺术表现力。
西汉时期,园林开始向官宦私家发展,出现了私人园林。这是不同于帝王苑囿的另一种园林体系,它的主人是王公贵族、富商大贾。这类园林往往冲淡了崇尚仙山圣水的不老之思,摆脱了皇家园林浓厚的政治色彩与宗教情结,开始具有民间化、世俗化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自然山水园林形成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四分五裂,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颠沛流离。然而,这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发展空前活跃的时期。秦汉以来,以正统自居的儒家思想受到挑战,文人墨客对它提出质疑,转而研究老子、庄子以及周易,出现了盛极一时的玄学。恰逢此时,佛学也得到极大发展。魏晋人尤其是崇尚玄学的名士心灵得到洗涤,信仰“道本无为,道本自然”的思想,而山水自然就象征着“玄”、“无”、“道”。因此,魏晋人痴迷于山水自然,在山水中徜徉,达到山水自然、人体自然与心灵自然的天人合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就是这样一种体味道感悟道的文化方式。与秦汉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中国园林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受到财力和空间的限制,规模逐渐变小,而且由于是政治避世的知识分子所建,具有相当的平俗性,向着纯粹自然山水的审美方向发展,自然山水取代建筑成为园林的主体因素,强调自然、古朴、恬淡、旷达,这标志着士人园林的诞生。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达到了顶峰。不仅叠石、堆山、理水技艺高超,而且园林开始从自然山水式向写意山水式转变。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著名园林大多是这个时期的杰作。皇家园林集中在北方,以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苏州和扬州的造园水平冠盖华夏大地。清朝后期,为了躲避北方战乱,豪商富贾南逃,在江浙一带置地建园。这批文人喜好风雅,亲自设计自己的园林,这个时期在造园的数量和质量上均达到一个高潮。自此,江南私家园林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日益得到国内外游人的青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