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绿化中如何保证屋面防水的质量?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加快,全国兴建了一大批的基础设施和楼房建筑,防水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气污染和环境不断恶化。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法规与条例,来控制和治理严峻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开发用地的日益昂贵,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屋顶绿化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种植屋面由于对环保、节能的重要意义逐渐成为优质工程的趋势。
种植屋面,俗称绿化屋面,是指建筑屋面和地下工程顶板的防水层上铺以种植土,并种植植物,使其起到防水、保温、隔热和生态环保作用。绿色种植屋面不仅可以解决绿地和休闲场地的问题,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美化城市、改善城市气候小环境。 从国家大力推行的节材、节能、节水和节地的层面上来看,种植屋面式的屋顶绿化除了可以在提高城市绿量的同时缓解热岛效应,还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约能源,进而净化空气。
然而这种屋面对防水的要求很高,一旦因为设计、选材、施工防水材料选择不当,或是防水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做得不够好,最终导致种植屋面防水系统的破坏。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目前的屋顶绿化项目施工过了两三年后就出现屋面漏水的现象,最短不到一年就出现屋面渗漏。也就是说防水处理的成败直接影响屋顶花园的适用效果及建筑安全。为了保证种植屋面上的植物既能培育生长,又要防水和排除积水,做到不渗不漏,才能满足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所以必须从设计、选材、施工和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处理。
与一般屋面工程相比,种植屋面构造层次较多(如增加了耐根穿刺防水层、排蓄水层、过滤层、种植土层等),细部节点复杂,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涉及建筑、农林和园艺等专业学科,是一个系统工程。必然造成施工工序多,难度较大,且返修困难,修复费用高昂等诸多问题,经济损失更大,更会加深人们对屋顶绿化的疑虑。
一般来讲,草类植物的根系相当发达并且穿透力较强,对防水层及结构层的破坏很强,若在屋面结构层上进行园林建设,由于排水、蓄水、过滤等功能的需要,屋面种植结构层远比普通自然种植的结构复杂,而防水层一般处于最下面一层。如果忽略了植物根阻拦层的设置,植物根穿透防水层,将导致结构层大面积渗漏。因为防水系统不够完善,防水材料选择不当,或是防水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做得不够好,最终导致种植屋面防水系统的破坏。
那么如何保证屋面防水的质量就不得不提到防水技术。具体的要做到必须根据不同植物品种,因地、因时、因工程制宜,体现在种植屋面的设计、构造与选材上。为此,建设方和施工方对防水材料颇为重视。
事实上,单纯强调屋顶卷材具备防水功能是远远不够的,某些植物根系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于是,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的根阻功能越发的受到人们的关注,除根阻性能以外,材料的选择还要具有环保、易施工、承重小等性能,并要做到与系统相匹配。在施工上,要做防水实验,保证良好的排水系统,其次不损伤原防水层,同时重视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注意材料质量和节点构造。
在设计上,应设相应的伸缩缝来降低收缩和温度裂缝的产生,避免因小裂缝的产生,而摧毁根阻层的有力突破口。并且种植屋面的设计必须在建筑物整体荷载范围内,同时还需要做好给排水系统。由于屋面荷载增大,对设防要求严格。如何兼顾屋面结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正确处理雨水回用、蓄水、排水的关系,防止土壤水分干涸,确保植物正常生长等,都需周密考虑。
行业所担心的种植屋面的工程质量问题并不能阻碍行业的高效发展,在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看来,种植屋面工程质量是可以得到保障的。他表示,种植屋面行业在标准、材料、施工方面已具备技术保障,如绿色建筑标准的编制、耐根穿刺实验方法的编制、实验室的建立、种植技术的研究已上升到更专业的层次,具备了大力发展推广的条件。但要想把种植屋面产业做好,必须产业化,从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基质土壤、园林等方面做好系统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