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设计六大依据
科学性:
植物配置要符合其生物科学特性,诸如喜荫或喜阳,宜湿或宜干,耐寒或耐热,适于酸性或碱性土壤等等。在对庭院进行植物配置前,事先对庭院现状进行一定的了解。植物都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它是最好的气温调节器,夏季可遮荫降温,冬季可减少地面散热,起到保温、挡风的作用。根据这一性能,在建筑西侧应有高大树遮蔽西晒;建筑北侧应有大树阻挡西北风;而在建筑南侧为不妨碍室内采光,不宜栽植高大树木,即使需在炎夏是遮荫,也最好离建筑5米外栽植些树冠稀疏的落叶树种,而且不宜多株密植,使树冠相连而影响通风。
文化性:
庭园植物的数量和种类都比较有限,赋予植物人格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松、竹、梅以其耐寒的生态习性,而被誉为“岁寒三友”;莲“出淤泥而不染”,被喻为君子;竹有“高风亮节”;梅花性洁喜丽,香韵清高,而被引为出入伴侣;牡丹造型雍容、芬芳浓溢,被推为“国色天香”、“富贵之花”;菊造型端庄而无艳冶,傲霜独放,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它己成为高傲、雅洁、隐逸的同义词;“晓风杨柳”、“夜雨芭蕉”、“半窗壁隐蕉桐”、“留得残荷听雨声”等等,可见植物有其独特的丰富文化内涵。主人可以根据本人的致趣选择相应的植物,使自己的庭园赋予诗情画意,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实用性:
古代的庭园最初就是经济实用的果树园、药园和菜圃。现今的庭园也可看到其硕果满园的风光,或者是有着田园气息的菜畦;或建个棚架种植些葡萄、丝瓜、苦瓜、扁豆等;还有懂得精致生活的人,自己动手园艺操作,在家中的小花园里种上芳香保健的草木花卉。用灌木作为绿篱也有多种功能,既可把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和空间,又能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同时用低矮的观赏灌木,人们可以接近欣赏他们的形态、花、叶、果。
艺术性:
在布置园林小品的庭园中,树木的配置更应具艺术性,根据小品的形式、尺度,选择高度、体量、色彩适当的树木与之相匹配,采用点植或片植的方法营造小品的侧景或背景,或栽在建筑前起到框景的作用,使风景的构图更完整、更深邃,能充分显示出景点的感染力。植物并以其本身的姿态(整体造型、根、干、叶、花、果等)、色彩、气味所提供的特有内容,作用于居者—或悦目赏心,或柳丝拂面、绿茵倚卧、芳草沾襟、拈花在手,或芳香扑鼻,如此通过视觉、触觉、嗅觉获得大自然审美享受的陶醉。
安全保健性:
庭院是主人活动时间最长、最休闲的空间。因此在树种的选择上更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安全、保健等功能。在考虑安全因素时,除围墙外侧种一些有刺的树木如凤尾兰、斑兜凤梨等,其余各处均不宜选用有刺树木,更不能栽种有毒的树种,如:夹竹桃等。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树木的抗癌作用、净化空气的作用、各种保健作用更是被人逐个认清,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香樟、桂花、等一些香花树种或保健型树木栽植于庭院内,将大大有益于人的健康。
舒适性:
在竞争激烈、匆匆忙忙的社会环境里,特别是在繁华的城市中,人类极其向往拥有一块远离喧嚣的宜人清净之地。这种要求在家庭的庭院、花园容易得到满足,而大自然的绿地中也可以通过植物设计来达到要求。一个好的植物景观是美的、动人的、令人怡悦的,能满足人审美需求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热爱的心里需求。园林的审美享受是通过人体感官综合接受的。置身于园林景象,所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者,不只是景象的幽美,同样重要的在于景象环境的舒适,即所谓的“景象宜人”。